祝者祛除,由者所由。根据祛除手段的不一样,就分好几类,很常见的例如念咒和舞作。似乎随着时间流变,单独的念咒,吸收道教里一些法术的手段,就成了符咒;而舞作,从起初的祭祀,到后来的通灵、驱魔,就成了“跳大神”。比如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三十一回“论江湖揭破伪术 小勾留惊遇故人”写到的,“那祝由科代人治病,不用吃药,只画两道符就好了”。再比如施蛰存在《祝由科的巫术》里写道:“我小时候,家住松江城内。在南门里一条冷僻的路上,有一户人家,门口挂着一块招牌,写着一行‘世传神医祝由科善治百病’。这是我知道有祝由科的开始。这家有一个老者,据说是用符咒治病的。如果人家有疑难杂症,请他去作法念咒,用黄纸画几张符,贴在门楣上,病就会好。又有人说,祝由科医师也用药物,不过不是用神农本草里的草药,而是用一些奇怪的药物,例如:一双猫头鹰的眼睛,乌龟的尿,刺猬的血。”这些文字里提到的,我觉得差不多都接近骗术了,也许有那么一种情况,就是“欺骗”既不被实施的人知道,也不被受施的人知道。什么意思呢?打个比方,医生和患者都相信有鬼怪作祟,那么终于没有治好,怎么能说是医生有意欺骗呢;顶多的解释就是,那“由”没“祝”走。而我想说的,不是那种有意的欺骗。似乎这样说有点模糊,干脆这么说吧,我想说的,不是实施者的计谋与阴险布局,而是受施者的内心体验。
这样着就接近祝由术的另外手段,比如下阴和入魔。如果不懂它们的意思,也没关系,只是先知道,差不多类似气功里的运气就行了。接下来,我们先看清代徐大椿在《医学源流论·祝由科论》里文字:“祝由之法,《内经》贼风篇,岐伯曰∶先巫知百病之胜,先知其病所从生者,可祝而已也。又移精变气论,岐伯云∶古恬淡世,邪不能深入,故可移精祝由而已。今人虚邪贼风,内着五脏骨髓,外伤空窍肌肤,所以小病必甚,大病必死,故祝由不能已也。由此观之,则祝由之法,亦不过因其病情之所由,而宣意导气,以释疑而解惑。此亦必病之轻者,或有感应之理。若果病机病重,亦不能有效也。古法今已不传,近所传符咒之术,间有小效;而病之大者,全不见功。盖岐伯之时已然,况后世哉?存而不论可也。”通过这段文字,起码可以知道两点:1、符咒只是祝由的一个手段而已;2、祝由与其说是一种医病方法,不如说是一种医病的智识。3、祝由类似现今的精神分析。徐大椿所引《内经》里岐伯的话,我们不妨看看原文是怎么说的。
《内经》贼风篇黄帝问岐伯有些人“无所遇邪气,又无怵惕之所志,卒然而病者,其故何也?唯有因鬼神之事乎?”,岐伯就说了:“此亦有故邪留而未发,因而志有所恶,及有所慕,血气内乱,两气相搏。其所从来者微,视之不见,听而不闻,故似鬼神。”黄帝又问:“其祝而已者,其故何也?”然后岐伯就说了《医学源流论》里所引的话。又《内经》移精变气论里,黄帝和岐伯的另一段对话:“黄帝问曰:余闻古之治病,惟其移精变气,可祝由而已。今世治病,毒药治其内,针石治其外,或愈或不愈,何也?岐伯对曰:往古人居禽兽之间,动作以避寒,阴居以避暑,内无眷慕之累,外无伸宦之形,此恬憺之世,邪不能深入也。故毒药不能治其内,针石不能治其外,故可移精祝由而已。当今之世不然,忧患缘其内,苦形伤其外,又失四时之从,逆寒暑之宜,贼风数至,虚邪朝夕,内至五藏骨髓,外伤空窍肌肤,所以小病必甚,大病必死,故祝由不能已也。”追溯到这里,祝由的意思可能就更清楚些,先不考虑岐伯所说的“邪不能深入”,那么往古人民的祝由手段,大概也就是一种内心体验。因为是“恬憺之世”,人民的身体自我调息能力很健全,一种疾病,只要知道是因何而起,就容易祛除;而现在人们的外物交接过于繁杂,一是难以确定因何而起,二是难以一对一的祛除。类似的意思,参见徐大椿《医学源流论·貌似古方欺人论》里写到:“方中所用之药,必准对其病,而无毫发之差,无一味泛用之药,且能以一药兼治数症,故其药味虽少,而无症不该。”但这里说的还是在开方用药上,说今人学不及古人;接着徐大椿就把医学和天地、气运和国家联系起来,分别参见“司天运气论”、“医道通治道论”和“病随国运论”。
通过对祝由的追索,似乎存在一个岐伯所谓的从“往古人民”到“今人”的过度,在如此过度中,有一个类似几何学虚线装置的切割阶段。比如说,往古注重自然生命,而今人看重现实生命,那么是不是说,从自然生命到现实生命,有个转折呢,有个所谓的进化学说上的杠杆呢?经由这个杠杆作用,人民从自然状态直接到了现实状态?我觉得,不可能。理由如下:自然生命里对疾病的认识,有个朴素且模糊的认识,所谓的治愈概念也和现实生命不一样。现实生命,越来越被明晰呈现,反应在数量、指标等等上,那么治愈也就变得很不可靠。而且从自然生命到现实生命,有个对身体管理的变化在里面,是不得不去认真考察的。在这里,祝由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。因为在祝由手段里,不仅有着患者的自我疏通和排解,也有实施者的疏通与排解。至于到后来的迷信和欺骗,则像是一场演烂了的舞台剧,如果还想让观众看下去,就得增加一些和剧目本身不大相干且有引惑的东西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